最近在听一个很有趣的歌单,主要是一些民谣。上大学之前开始听民谣,到如今也有五六年了,中间听过许多歌,但仅仅是作为背景音乐在听。以前听歌感觉都没有什么差别,大概归结于我五音不全且没有经过什么训练;这几天听歌突然有一些感觉,似乎能够听到其中的感情。我以前一直觉得电视节目里那些导师听歌听得热泪盈眶,甚至激动得无以复加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。直到我最近听歌也有些感觉,才有些明白音乐传达的感情。
2015.1.31
人到了二十二岁这个阶段,尚且还算是在青春里的。如果要说青春年少,那便没有什么关系了。近年来许许多多的青春电影层出不穷,大学四年几乎是每部与青春有关的电影都去电影院看过。那些电影打着青春的旗号,最终却只是一帮追忆青春的人的无端躁动而已。前几天跟人聊到写论文和工作的事情,聊天中有一个非常贴切用来形容这些电影的词——青春的麻疹。
序·立夏
我在立夏开始提笔写序,也是这份刊物正式开始制作的时间。在这会儿,我想着一个月后读者在做的事情,那时你们刚刚经历人生中最为灿烂的一场考试。请容许我这样形容;在未来恐怕很难找到比这更加美好的记忆了。你或许会不同意,会觉得这是胡扯,又是「过来人」在倚老卖老。但没关系,时间会告诉你一切。
2014.09.20
北京的第四个中秋是在开学前度过的,天气渐渐变得凉快起来,比过去三年的秋天都要冷。进入九月之后,北京便不停地下雨。不下雨的时候,虽然天空中有太阳,却没有什么温度。秋天很早就已经到来,相比去年,今年的秋天太凉快了一些。八月末在实习的时候,晚上十一点左右回寝室,碰到过几次暴雨。因为忘了带伞,所以在各种躲雨的地方躲过很多次。那些照亮天空的闪电,与在耳边炸开的雷鸣,颇为有趣。
12.21.2013
大概是磨蹭,或者说一种惯性的作息紊乱,使得人在深夜里变得越发清醒。这种清醒曾经在编写代码时有过,但那实际上是一种异常的亢奋状态,不见得是好。我想写一篇完整的东西很久,却一直苦于没有情感需要抒发,或者叫无话可说。若是通篇都是纯粹的记录与淡淡闲聊,这无疑是一篇废文;我过去常写这样的文章,因此我整理的时候很不待见自己。
11.13.2013
后记·补
大概在写完了这篇小说的一个月后,我回来看了看,才意识到所谓的狐狸小姐并非是基于某一个人的创作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,我所构建的人物包含了我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,以及对于哀伤的展现。此小说中存在的,皆为真实世界的投影。
近期评论